全球健康学院

合作交流

合作论坛

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合作交流 >> 合作论坛 >> 正文

“一带一路”热带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实践论坛第一期成功举办

作者:陈伟叶、杨扬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30日

为进一步深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合作和创新,庆祝双方共建的全球健康学院成立五周年,促进院、所学科发展和文化建设,作为五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全球健康学院、寄生虫病所于2024年4月-6月联合举办“一带一路”热带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实践论坛系列讲座。

第一期“一带一路”热带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实践论坛系列讲座于2024年4月29日上午11:00-12:00在全球健康学院412会议室举行。学院特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胡媛研究员和尹建海研究员,开展了主题为“日本血吸虫感染致宿主肝纤维化机制研究”和“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之挑战”的讲座。周晓农副院长担任主持人,全球健康学院教职工、学生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老师等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讲座中,胡媛研究员介绍了日本血吸虫感染致宿主肝纤维化机制。她详细介绍了在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NK细胞发挥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如何通过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分析出Tigit是介导NK细胞功能抑制的主要受体,Tigit敲除可增强NK细胞功能并减轻血吸虫病纤维化的程度等。这些前沿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血吸虫感染的发病机制,更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尹建海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我国近几十年来疟疾防控的瞩目成绩,2021年6月28日,世卫组织正式认证我国为无疟疾国家。随后,尹建海研究员指出未来的挑战仍然存在,全球疟疾形势十分严峻,不同虫种如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等导致的输入性病例始终存在。边境疟疾属于一类特殊的输入性疟疾,由于边境地区人口、交流活动的密集,此类输入易发生且难以防控。我国边际线狭长,其中以云南、缅甸边境导致疟疾输入为主。此外,疟疾的无症状感染、病原和媒介生物学挑战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最后,尹建海研究员用了美国、欧洲与中国输入继发感染的案例,强调了及时诊断与诊断能力的重要性,未来仍需要及时发现、精准阻传。


会议最后,周晓农、王兆军副院长对两位研究员的精彩交流表示感谢并合影留念。此次活动的圆满举办,进一步增进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与全球健康学院互动和了解,为今后双方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上一条: “一带一路”热带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实践论坛第三期成功举办

下一条:加快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步伐,“一带一路”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培训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关闭

Baidu
map